同國內一些國家級高新區的發展歷程相似,成都高新區的起步早於國家的批准,早在1988年成都市就開始籌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在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。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為全國首批“創建世界一流園區”試點單位,是全國首批版權示範園區、全國首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、中國西部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,在科技部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,長期位居前列。
  成立初期,成都高新區通過政府建立開發園區,並主要依靠提供土地和稅收優惠政策吸引高新技術企業,特別是著名的國際知名企業入駐。從1991年起“一次創業”的10年間,成都高新區主要以聚集產業要素為中心,搭建了支持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創新平臺。
  2000年,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。發展西部高新技術產業,成為了西部大開發的必然要求。十餘年間,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促進了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制度創新,還產生了資源集聚、經濟發展“引擎”等效應。
  但放眼十多年前入駐高新區的企業,相互有產業關聯的其實並不多,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集團還沒有形成相互支援、相互依存的的產業格局。這種空間上的相對“集中”不是以產業集聚的自主機制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內在關聯性形成的,並不是真正的產業集聚。同時,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主要依靠引進、消化、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,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,自主研發的能力較弱。
  前進的號角聲始終在耳邊迴蕩。成都高新人不斷尋找著園區“內生式”發展動力。隨著中國成功加入WTO,本世紀之初,成都高新區面向全球敞開了懷抱。以英特爾為代表的世界500強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入駐成都高新區。成都高新區抓住全球產業轉移機遇,通過招商引資和科技創新“雙輪驅動”的發展方式,打造了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千億級產業集群,區域產業規模和創新能力躍上新的臺階,成功進入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,破解了從“空間聚集”到“產業鏈聚集”的難題。
  高新技術產業是高智力的產業,因此高技術的人才是高新區發展的最關鍵因素。高技術的研究開發、產品的創新、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風險投資的運作都需要優秀的高級人才。為瞭解決人才的瓶頸問題,成都高新區通過出台一系列稅收、扶持、獎勵計劃,鼓勵高層次人才進區創新創業。這一舉措吸引了眾多“海歸”和大學生前來創業,不斷激發著成都高新區的創新活力。近年來,成都高新區人才聚集呈現加速態勢,每年新引進的留學回國和博士創業人員超過100名,每年新增的外國專家超過200名,每年新引進的中高端人才超過1萬名。
  “一段時期內,報紙上經常會刊登高新區某企業‘打破壟斷’、‘填補世界空白’這類新聞,很多人看了都不相信。”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“二次創業”階段,園區企業主要依靠模仿、跟蹤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。經過長期積累,不斷學習、探索,在產業聚集的大環境下,成都高新區的企業逐步在科技創新領域嶄露頭角。而頻頻出現的“全國首創”、“填補空白”等成果,也讓人們從“不相信”轉變成了“常態化”。
  十年的“二次創業”之路,高新區正在從學習、模仿的階段邁出趕超一流的堅毅步伐。今年10月,成都高新區審時度勢,致力於通過實施以創新為主線“三次創業”,積極融入全球發展,促進產業優化升級,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,力爭用八到十年的時間,建成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”,努力實現又一次歷史性飛躍。  (原標題:從模仿學習到獨創領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31jcwb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